五大关键词盘点2013年内地影市

在刚刚与我们告别的2013年,内地电影市场的生态发展令众人侧目。高开低走的票房下暗流涌动,交出的成绩单令人亦喜亦忧;《小时代》、《富春山居图》等层出不穷的现象级电影更是夺人眼球,引领的风潮值得回味…

在刚刚与我们告别的2013年,内地电影市场的生态发展令众人侧目。高开低走的票房下暗流涌动,交出的成绩单令人亦喜亦忧;《小时代》、《富春山居图》等层出不穷的现象级电影更是夺人眼球,引领的风潮值得回味与反思。下面就让我们用五大关键词,来为您勾勒出2013年的内地电影市场概貌。以下请看详细报道:

①小妞电影遍地开花

文艺女神汤唯竟然演起了搞笑角色?高端冷艳的范爷竟然也趴在地上扮可爱?国际巨星章子怡竟沦为花痴少女?2013年的大银幕上,女神们纷纷放下身段投身到“小妞电影”中。如果说2011年的《失恋33天》只是星星之火,那么2013年的“小妞电影”已经燃起了燎原之势,接踵而至抢占票房,成了能与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生力军。

小妞电影为何突然崛起了呢?

首要的原因是定位精准。大投资影片的目标观众群是全年龄的观众,而中小成本影片则专攻细分市场,“小妞电影”这种源自好莱坞的舶来类型片,就是基于这条准则而产生的。古灵精怪、敢爱敢恨的“小妞”是绝对的主角,养眼又暖心的完美男士作为爱情梦幻的佐料,轻松搞笑的节奏,大团圆的美满结局,对爱情至上的女性来说,招招都是杀手锏。

其次,就是风险程度低。比起古装大片卖了两三亿还是亏钱的惨状,成本低、制作周期短的小妞电影简直是旱涝保收的便宜买卖,《北京遇上西雅图》以2800万的投资博得5.2亿的票房,投入产出比达到惊人的1:18,成为以小博大的成功典范。

②小时代为首的烂片营销

2013年6月,一股由《富春山居图》领衔、《小时代》为中坚力量的烂片风暴,摧枯拉朽般席卷了内地院线。他们或是拥有好莱坞顶级的特效团队,或是由超人气全能导演执掌。本被寄予厚望他们却共同粉碎了观众对烂片的认知底线。

然而,这些车祸现场般的大片对制片方来说并非失败的商品。惨烈的评分如同被按下的弹簧,反而让票房一飞冲天。豆瓣评分2.9的《富春山居图》豪取2.9亿票房;《小时代》勇破《泰囧》首日票房。质量与销量的反差令人匪夷所思。

究竟是什么魔力,让观众义无反顾地选择这些烂片?近乎完美的档期是高票房的温床,但成功的烂片营销才真正引爆了观众的热情。极差的口碑被一传十,十传百,让观众们怀着与从前截然不同的心态走进影院。极高的排片率似乎也在暗示观众,“不看富春非好汉”。而拥有众多粉丝基础的《小时代》营销条件则更为优越。拥护与诋毁两大阵营的骂战将这把火越烧越旺。

初夏的“审丑”风潮固然可以看作是电影营销的“另类胜利”,但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烂片继续卖出黄金价,那内地影坛必将多几位营销大师,少许多优秀导演。

③小成本影片的生存危机

年末,与备受瞩目的热卖电影“红榜”相映成趣的,是另一份榜单——年度炮灰电影“黑榜”,在这份惨烈的排行榜上,《别跟我谈高富帅》以两万元人民币的总收入拔得头筹。虽然近几年来,国产电影票房以每年超过50%的增速迅猛攀升,但这一片欣欣向荣背后不可忽视的真相是,每年出产的影片只有三成能够公映,其余直接打入片库;而在公映的影片中,能够实现盈利的也只有三成,大部分小成本影片都被直接打入了冷宫。

票房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影片本身的质量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原因,像《刘老庄八十二壮士》、《石榴树上结樱桃》,这些“黑榜”上的生力军片名就让人啼笑皆非;

失败的档期选择也是常见的落马原因。不少小成本影片把目光投向了愚人节、光棍节、七夕些概念型档期,希望能借助这些“小档期”能撬动票房杠杆,导致的结果则是非理性的扎堆上映,今年光棍节档期,就出现了10部影片同时上映的壮观景象,然而其中除了进口大片《雷神2》之外,几部应景而生的爱情片全部沦为炮灰,其中不乏张涵予、王珞丹、陈意涵这些颇具号召力的明星作品,林志玲远赴日本拍摄的《甜心巧克力》仅收获不到400万的票房。

④海外市场屡碰壁

李安、张艺谋曾让华语电影在海外市场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,但十余年后的2013年,唯一在北美市场有所斩获的,是王家卫的《一代宗师》,658万美元的成绩,依旧是神奇的中国功夫,依旧是无奈的孤立无援。

与华语片一潭死水的海外成绩相反,在2013年217.69亿的总票房里,国产片占比近60%,远超好莱坞引进片。如此兴盛的电影市场却孕育不出第二部能在海外立足的电影,缺乏文化的普适性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
在国内创造票房神话的《泰囧》,在北美仅入账3.2万美元,更被北美影评人打上了“毫无笑点”的标签。

反观《一代宗师》登陆北美时,王家卫“将武术变成舞蹈”的优雅让大导演马丁·斯科塞斯痴迷不已,鼎力支持,又得到奥斯卡推手韦恩斯坦公司为其公关,担任发行。

由此可见,从外在的表现形式,到内在的文化本质,海内外受众的差异都是巨大的。说好一个国外观众愿意听的故事,才是华语电影走向海外的当务之急。

尽管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庞大,尽管破冰之路其修远兮,但我们仍然希望华语电影的类型片能放眼海外市场,不要让古装和武侠成为华语电影在海外的一片孤叶。

⑤电影广告模式全面升级

与电影票房井喷相得益彰的是,2013年电影广告模式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。

当然,植入广告仍然是最令人瞩目的一个方面,年末的《私人订制》以超过8千万元的广告额当仁不让位居榜首。纵观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历史,冯小刚一直是领军人物,2003年,《手机》的植入广告为700万元,十年后的《私人订制》直接翻了十倍有余,冯小刚又一次刷新了植入广告额的新纪录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2013年,一些国产品牌将触角伸向了好莱坞影片,钢铁侠3,蓝精灵2都出现了独家定制的中国产品广告,虽然一只脚踏入了好莱坞,可是广告的生硬程度还是令人啼笑皆非。

事实上,除了植入广告之外,2013年中国电影在广告模式上找到了新的方向,如《致青春》与某电商品牌的深度合作,品牌为影片拓展宣传渠道,电影为品牌塑造形象,这种双赢的”品牌内容整合营销”模式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,相对于直接的植入,观众对于这种软性广告的好感度也更高。

2013年的是非成败已经盖棺定论,”亿元俱乐部”迎来了几位新的成员,却没有真正能打破票房纪录的大片;新的一年,张艺谋、陈凯歌、姜文、吴宇森几位大导演都将带来新片,2014年能否成为真正的“大片年”?能否撼动前一年的票房奇迹呢?我们拭目以待。

来自:http://i.mtime.com/bestv/blog/7748434

返回顶部